用2.0的思维方式去看世界

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

任务栏和标签栏将统一 —— windows的革命(一)




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使用pc有个习惯,习惯将任务栏放到最顶。

这样有什么好处呢?想想你的浏览器,用户操作的界面都在上方,包括类似菜单栏,地址栏,按钮等,这些“栏”的作用是控制窗口。我认为这是微软改造着我们的使用习惯。MFC程序设计默认的窗体结构就是如此,这种功能栏摆放在程序窗口上方的方式在你能看到的所有windows程序上面看到。



现在,把目光放到我们的焦点——任务栏。这个从win95开始的划时代设计。嗯,任务栏可以看成是由各个窗体windows组成的队列(非数据结构严格意义的队列),任务栏的设计极大方便我们在多个任务窗体之间切换。



明白了菜单栏和任务栏的作用之后,现在提一个问题。既然任务栏是控制各个窗口,菜单栏是控制窗口内的内容,两者的功能同样是控制,为何要做成一个在上方,一个在下方呢?




好吧,现在我们改变一下思路。合二为一,将对窗口的控制功能都统一放到上方(好在我们的windows早就支持这样的功能),也即将任务栏移动到上方。这时候,所有对窗口的控制都可以系统的上方操作,我们的鼠标不再需要为切换窗口而往下移动了(不要跟我说alt+tab),鼠标移动的距离减少了,操作更方便。

其实,类似这种界面我们应该非常熟悉。使用OSX的人不用说,用windows的,打开你的maxthon,或者IE7,或者firefox,看看标签栏,对了标签栏就是放在浏览器的上方,相信没有人会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将标签栏放在浏览器下方吧?你很习惯这样的操作界面,不是吗?如果是这样的话,你也一样很习惯将任务栏移动到系统的上方。试试看?



现在,发挥我们的想象力,再作进一步的想象。系统任务栏……浏览器的标签栏……任务栏……标签栏……能不能合一?假设你使用firefox,我们任务栏窗口能不能作为firefox的标签栏显示?其实微软已经给过我们很好的启示,资源管理器即浏览器,在资源管理器的地址上输入网址,会自动使用IE跳转到该网站。反过来想想,为什么浏览器不能做资源管理器?

我也曾到firefox的插件网站上搜索,并没有发现这样的add-on。

正如李开复博士说的,未来我们95%的工作都可以在浏览器中完成。我们未必需要windows,但我们需要浏览器。我的理解是,浏览器必将取代windows。这里的windows,既包含windows窗体,也包含微软的windows系列产品。

现在firefox已经是一款非常好的浏览器,支持的插件,能实现很多以前需要windows程序才能实现的功能,甚至有些windows程序所不具备的功能。通过firefox的窗口,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浏览器取代windows的未来。

当然不能忽视widget(网页小工具)。随着widget的大量出现,一些软件设计师已经开始转向设计网络widget。widget不用安装,只需要连上网,点两下鼠标即可使用,不占用硬盘空间,不需要在几台电脑重新安装。




最近装上chrome的正式版,chrome的界面令人叹为观止,颠覆了传统的windows界面,菜单栏已经消失,标签的标题作为窗口的标题。这里已经有一些标签即窗口的味道。只是目前来说无论是firefox,还是chrome,都没有能给我们提供取代windows的方案,让我们心甘情愿放弃windows上面存在多年的众多软件。

微软呢?曾几何时,微软的理想是每一个人的桌面上都装有windows,上面当然最好集成有尽可能多的微软出品的软件。但现在在一部分人的眼中,windows更大意义上是一个壳,一个承接软件和硬件的接口。软件大多数和微软无关,除了office。我们使用firefox浏览网页,使用google搜索,使用gmail发邮件。vista已经被证实是个笑话,windows7呢?微软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OS端的设计,却未曾考虑过,时代已发生变化。迈入云计算的时代,我们并不需要一个集成强大功能的OS,我们只希望一个有良好扩展性的系统,使我们更好地与网络接触。

说了半天,我的观点是,云计算时代的OS,是要跟windows说拜拜了。浏览器将取代windows,任务栏和标签栏将统一。

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

李开复做客对牛乱弹琴

视频:李开复做客对牛乱弹琴

聊天实录:李开复谈云计算:未来95%工作将在浏览器中完成

视频看了一遍,聊天实录也看了一遍,收获还是比较多的,现整理如下,引用的是部分原文的内容,也有一些是自己归纳的观点。


“谷歌其实一创立开始就是一个所谓的云计算公司,我们做了最便宜、最可靠的、最大的数据中心,因为我们看定了未来的数据都存在数据中心,越来越多的运算都在数据中心,所以我们如何做最大的数据中心,然后最便宜的代价,最低的耗电,进一步把它的资源和整个业界分享。”


“……谷歌 Apps,这个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种云计算的服务。”


“洪波:还有一个,现在云计算实际上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这样一种变化,IT的一个产业变化。但是我们也注意到,IT由于硬件越来越便宜,运行速度越来越快,其实每一个端的计算能力都很强,是不是大规模的云计算把每一个端的计算能力放弃了?

  李开复:其实也并不一定放弃,在端可以做很多事情,制作图形处理。第一其实一台谷歌服务器远远不如想像的那么贵,第二,在服务端在云上面,你的一台服务器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在跑,其实它等于time share是分给很多很多机器,所以一台机器真的可以支撑远远超过你想想的用户,比如说一台服务器也许可以支撑一百个甚至一千个E—mail的用户,因为实际上不是每个用户每一秒钟都在处理,他可以把这个服务器的时间切成很多小块让大家分享,这么一除,一台服务器上可以给一千个人使用,数一数也没多少钱。”

归纳:云计算的普及,并不意味着要浪费端的计算能力。未来端的优势,在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,更好的gui,而不必过多考虑存储和计算能力。


“洪波:但实际情况是,我现在可能是一台手机,它的计算能力已经超过十年前的一台PC,我这个一方面,原来我有大量的计算是在本地,现在我计算能力提高了,反而大量的计算不需要放到本地了,这个是不是跟整个发展是有冲突的?

  李开复:我觉得没有冲突,因为在云上面的也在增加,两边都在增加,只是说为了更高的可靠性,为了更快的升级,我们刚才谈到人的时间。比如说你要把大部分计算放在你的机器来运行,那你就要做每次升级、下载,然后可能会中木马,很多很多的问题,最后也许你这台机器是两千块钱,可是你可能平均一年要花两百个小时维护它,因为你要装各种杀毒软件、升级,出了问题打电话叫人帮忙,你这么一算的话,其实是得不偿失的。”
归纳:端的计算能力在提高,但如果充分利用端的优势,将会直接提高维护成本。

我们做Chrome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云计算,它在你的PC上需要的一个核心的软件就是浏览器……”

“洪波:还有一些我现实当中体验到的,比如说今年上半年四川地震,地震的时候我去国家地震局、国家地震台网这些网站,我发现没有一个网站能访问。这时候像政府这种提供公共服务的这些,他们很适合采用云计算的这种方式?

  李开复:其实是的,你会发现谷歌的服务都是非常稳定的,比如说在台湾地震的时候,台湾海峡有一次地震的时候,当时谷歌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大部分还没有搬来中国大陆,但是我们虽然当你每一次在谷歌上用我们的服务,无论是Gmail和搜索的时候都得往外国跑一下,在那个时候,现在当然不是这样了。”

归纳:像政府这种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,更适合采用云计算。


“谷歌短期不会成为云计算服务提供者”

归纳:具体到中国来说,大部分企业数千万家中小企业根本没有任何IT能力,他们不知道怎样通过互联网去做生意,他没有这个能力。这个时候如果说云计算能够提供一个更低的技术门槛的解决方案,应该能帮助这些企业利用互联网,Google的App Engine其实有点往这个目标走。对于google来说,利用谷歌的云计算来做服务,提供给中小企业,实际上他们在帮助谷歌发展广告客户。

归纳:从实际来看,中小企业会更早拥抱云计算,大型企业总是会有一点担心,因为他的客户更多,数据更多,往往不会愿意将数据放到一个外边的地方存储和管理,这是任何一个公司碰到最大的大型云计算时代转移的一个挑战。


“我觉得云计算时代的潮流应该是趋于谷歌似的超便宜的服务器”

归纳:google最重视的,是用户体验,而不是服务器外包租用。


“ 我也承认,不可能未来五年以后就没有别的应用了,只有浏览器了,这个还要更长的时间,但是剩下来5%应该可以逐渐削减的,而且还有一些缓冲的技术,可以让我们能够逐步的跨越。……再过七、八年到十年,除了浏览器以外几乎什么都不需要,就像你可以想象,当windows推出的时候,dos还在常用着,后来又越来越少用,终于有一天可以完全不用了”

归纳:如果按照李博士的说法,浏览器将最终取代windows

其实一直以来关于云计算与os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,看完两位互联网名家的对话之后,也有一些感想,一部分已经写在上面的归纳中,另外的部分我会逐渐整理思路写出来。

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

SiL's Viewpoint 开张

之前一直使用google notebook写评论,使用firefox的gn插件,可以很方便的将网页剪辑到gn上,然后在上面写评论,标上label。老实说,我对google notebook这个产品真是又爱又恨,爱的是gn做网页记录是如此方便,借助google强大的搜索引擎,笔记内容能轻易搜索到。但可惜google对gn的定位也就仅仅是note,只能作最基本的记录,在rss方面可以说完全是个白痴。所作的笔记虽然也能通过google reader输出,但更新时间很长(经测试,rss更新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)。而且gn也就只能自娱自乐,自己放表了评论,即使共享了也不能让访客留言,就一个干巴巴的网页,毫无互动性可言。

想来想去,如果要将自己的网页评论做成一个页面,除非google改进google notebook,否则目前还是只能单独做成一个博客。keso’s view就是一个关于keso的网页评论的blog。如果还是像以前那种写作方式,我需要登陆博客,进入撰写界面,将待评论的页面拷贝到编辑框,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评论内容。这个过程也太繁琐啦!于是我在寻找一款软件能做到像google notebook那么方便,能过尽可能简单的将网页内容拷贝并写上评论。最近我找到了,就是firefox下的一个插件,scribefire



Scribefire完全就是为blogger准备的,当然,前提是你使用的是wordpress或者blogger等几个外国常用的博客运营商。安装好插件,按快捷F8,scribefox的编辑界面出现。简单设定好帐户后,你可以方便地写作了!除了通过F8进入编辑界面写作,类似google notebook,你还可以在浏览网页的时候选择你引用的文字,按右键,鼠标移动到“scribefire”,再选择“发送此页面”,scribefox的编辑界面马上弹出,并且你需要引用的网页主题,引用的网页内容,已经写好了,剩下的就是写上你的文字,然后按发送即可。这时输入你的博客地址,你刚才引用的文字和评论都已经在博客上了。

本来我也可以将viewpoint写在“我的空中楼阁”上,但经过再三考虑,我还是决定新建一个blog,专门记录viewpoint。这样说吧,目前我希望通过三种方式来记录我的思想。



1、微博客,小于140个字,随时记录一些突发奇想,目前用腾讯滔滔。本来最好的选择是twitter,但鉴于我的好友大多在qq上,尽管腾讯滔滔并不好用,但我还是决定先用腾讯的。好在最近滔滔已经能够支持以widget形式将滔滔的内容实时更新到博客上,可以通过blog的侧边栏看到效果。


2、评论,大概就100~300个字左右,原本我用的是google notebook,但装上scribefire我新开一个blog,起名为SiL's Viewpoints,作为记录我的网页评论。这是一个对网页信息消化和积累的过程,文字量相对比微博客要多,但不会是长篇大论。


3、博客,字数我认为在1000字以下比较合适(我的文笔比较糟糕,还得多锻炼啊)。博客目前就是”我的空中楼阁“,记录我对互联网,web2.0的想法。

SiL's Viewpoint今天起开张,地址是:http://silviews.blogspot.com,先将最近两周写过的一些评论放上,以后还会陆续更新,更新频率当然会比博客高。